4月14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以及慕尼黑博覽集團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的主題是“創新升級產業重塑 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來自政府機關、科研機構、環保產業界以及新聞媒體等各界代表約600人出席此次論壇。
與會嘉賓共話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論壇的開幕式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賓主持,他介紹出席此次論壇的主要嘉賓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書記周國梅、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萬軍、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科技處處長禹軍等人。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致歡迎辭時說:“當前上海市正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此次高峰論壇是一個很好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希望各位專家、企業家代表充分交流探討,分享技術和經驗,提出建議,我們也將與中國環境科學協會和各位企業屆的朋友一起共同努力,開拓創新,為建設美麗上海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在致辭時說,“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是我國成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環境科技領域的社團組織,現有個人會員累計7.7萬名,單位會員1700余家,分支機構55個涵蓋了所有生態環境的各個分支領域。今后,學會將以創建國際一流學會為發展目標,肩負起推動環??萍紕撔隆⒋龠M環保理念傳播、助力環保人才發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深化大學術體系建設促進環??萍汲晒D化。”
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周國梅致辭時指出,“環保市場是政策驅動型市場,污染治理需求不斷釋放,政策利好頻出,環保產業發展不斷加快。2017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為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環保產業增速遠遠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企業要把握好國內市場新機遇。除了國內市場,企業也要瞄準國際市場,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開拓新的商機。”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指出,很多環保企業在去年經歷了“寒冬”,但這寒冬會促使我們考慮過去發展所依賴的競爭力是否正確。因為過去過多依賴政策驅動力,企業的內生競爭力有所欠缺。他強調,技術的創新對環境企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環境產業要保持少年心,少年特有的執著和好奇才能真正探尋環境技術的創新,才能在環境技術的方面有所發現,否則我們只能被政策引領,很可能在經歷一次又一次這樣的寒冬,許多企業就很難真正的走到未來。
五大議題循序漸進精彩紛呈
在開幕式環節之后,本次論壇分為五大議題,依次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保產業的使命擔當”、“科技創新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轉化助力產業技術升級”、“長江保護修復”、“生態環保產業供給側改革”。在每個議題中,先由專家做報告,隨后業界代表就相關話題對話交流。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萬軍在題為“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與任務”的報告中認為,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可分為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還有保護水源地、治理黑臭水體、長江經濟帶、渤海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等也是當前重點和難點。他說,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帶來我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的一個重要進程,包括監管體系、政策體系、法制能力以及保障社會行動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長夏軍在其題為《長江水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的報告中提出,長江經濟帶是新世紀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之一,黨和國家特別關注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他建議加強長江大保護,落實綠色發展綜合治理的戰略規劃以及行動計劃,在加強長江全流域監管、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各方面,都要引進一些綠色發展、低耗高效益的技術。
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科技處處長禹軍演講的題目是“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他介紹了當前生態環境部在水專項、大氣專項以及長江經濟帶保護修復專項方面科技創新的進展情況。他說,為破解一些地方的生態環境難題,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生態環境部已在多個城市設立了駐點研究工作領導小組,也有總體專家組,在經費保障上建立國家、地方、社會、企業多方投入的機制,還建立了考核機制、會商與信息報送機制、資源共享機制等。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的演講題目是“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的體系創新與平臺構建”,他針對當前我國環境領域中科研成果轉化率和推廣率偏低的問題,提出將上線的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服務于環保企業、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校,大力推動生態環境領域中科技成果的轉化。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秘書長王志華的演講題目是“大學術體系助力科技創新與轉化”,他說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利用自身平臺優勢,致力于通過大學術體系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學術體系包括學術交流、技術評估、成果轉化以及人才推舉等各個方面。他強調:“未來環保科技要不斷向環境風險和人體健康的防控去擴展,監測和防控是一個重要趨勢,要更加注重污染物和化學品的風險評估。”
長江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運行主任劉錄三在介紹“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與聯合研究計劃”時強調,該中心的總體思路就是以改善長江流域和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目標,以推動水專項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駐點研究團隊為抓手。長江上中下游各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漢、成都、重慶等地的科研機構非常多,實力也很強,長江中心目前要做的就是做好串起珍珠項鏈的那根繩,把已有的灑落成果凝練起來,把分散的團隊團結起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共抓長江大保護。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傅濤在題為“長江大保護將改變哪些市場主體的命運”的演講中認為,針對長江領域一定要提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流域各行政區域之間要實現協同發展,不能實現協同,長江保護就是一句空話。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經濟分會主任葛察中的演講題目是“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他說當前在環保領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環保產業融資難,其次是技術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第三是從業人員的素質還需提升。對此,建議將考慮將環保專項資金作為產業基金扶持環保產業發展,還要加強法規監管和政策引導。
在每個議題的專家報告結束后,隨即進行嘉賓對話。相關領域環保企業負責人提出當前從業面臨的困惑,并就此與專家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各方都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這也證明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此次高峰論壇,為生態環境領域內政產學研用各方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臺,形成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版權所有 2018 吉林省虹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吉ICP備18007657號-1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經濟開發區西區(燒鍋鎮)廣建路1號
郵編:130217 郵箱:kefu@hongxinhbkj.com
官網二維碼
微信二維碼